有些年代感的电视、电影里,总会出现一个人,在深街小巷里,喊着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。”“荧屏”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?在乌镇,有一位普通的虹桥村村民,打过零工,管过停车场,最后,在西栅当了一名更夫。他,就是75岁的王和启,熟人习惯叫他“老王”。老王家住在环河路,西栅北门东侧第一家——打更王爷爷超市。虽说家有“产业”,不愁吃穿,可老爷子偏偏闲不住。“走走过去六七分钟。”吃过晚饭,老王踱着步,走向景区。像这样的日子,一年中除了雨雪天,并无二致。
老王的“办公室”在位于安渡坊的乌镇派出所西栅景区民警执勤室。“开工”前的准备工作很简单,穿上身着蓝色马甲,背上竹梆,拿上灯笼、木棒、铜锣,即可。晚上7点,老王准时出现在西栅大街上。“噔噔噔——锵。”三记竹梆声,一记锣声,老王用普通话悠扬地喊了一声: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。”也算是为他这天的工作“开个嗓”。此时,闻声的游客纷纷回头,用新奇的眼光望着老王。老王一点儿都不怯场,也不害羞,他笑笑说,靠“本事”吃饭,不“丢人”。从通安客栈到文昌阁3.6公里,这是老王的工作范围,他熟稔于心。而且在他心里,这个数字是有温度的,打更近10年,他与“街坊四邻”都成了老相识。“今天生意还好吗?”“还不错,这两天游客多起来了。”在13号民宿门口,老王瞄见房东收拾完厨房,便和他随意聊聊。